新华社沈阳5月29日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辽宁考察、两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为辽宁振兴发展把脉定向,擘画未来。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辽宁滚石上山、爬坡过坎,谱写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篇章。
“要把国有企业作为辽宁振兴的‘龙头’”
2017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国有企业作为辽宁振兴的“龙头”。
有“共和国工业长子”之称的辽宁,集聚着一批关乎国家产业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国企。由于体制机制僵化、历史包袱沉重等因素,不少国企一度步履维艰。
国企改革事关东北振兴大计,是辽宁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
2013年8月、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辽宁,深入国企考察调研,围绕国企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辽宁国企改革驶入“快车道”、挺进“深水区”。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是20世纪70年代国家建设的四大化纤基地之一,“织出”了中国第一块“的确良”。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阳石化考察。得知企业通过调结构、抓创新,结束了连续12年的亏损,总书记高兴地说:“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一以贯之,砥砺前行,作为共和国的‘种子队’,打出更好的成绩!”
“几年来,我们一手抓技术创新,一手抓三项制度改革,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干部职工积极性大为提高,经营效益持续向好。”辽阳石化党委书记李贵合说,今年4月,企业实现利润4.16亿元,单月盈利创历史最好成绩。
改革才有活路,改革才有出路。
近年来,辽宁力推三项制度改革,475家省属各级企业与1406名经理层成员全部签订任期制合同和契约,省属企业2910名管理人员实现竞争上岗……
改革不能只是小修小补,要敢于在体制机制上动刀子。
2017年5月15日,东北特钢集团工作人员在核对入库的合金钢大盘重线材产品标识。新华社发(刘德斌 摄)
2021年,“央地混改”模式蹚出新路,鞍钢、本钢两大钢企成功重组;2019年,招商局集团入主大连港、营口港,推进辽宁省港口资源整合;2017年,东北特钢引入战略投资者沙钢集团,企业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改革,让许多老国企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