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基,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增进当地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7月10日,阿坝师范学院“文昌薪火,彝路同行”实践团在学院指导老师黄敏的带领下,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中所镇陶家营村,正式开启“三下乡”行程。

【图一】实践活动合影
文昌薪火承文脉,彝路同行共奋楫。7月11日,一场集文化传承与互动体验于一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在陶家营村家风家训馆拉开帷幕。本次实践活动内容丰富、体验性强,实践团围绕理论宣讲、文化体验、实践调研、作业辅导等多个维度展开,为当地学生们带来了别样的民族文化盛宴。
实践团成员以“彝族服饰文化体系解析”“民族特色美食”“中国少数民族特色节日风采”为主题,开展民族文化理论课程。在讲解民族服饰时,实践团邀请到一位身着彝族服饰的当地老奶奶分享服饰文化。老奶奶讲述彝族火把节“祭火、玩火、送火”的传统时,提及“火把照亮庄稼,祈求来年丰收”,现场学生纷纷举手表示“我也会扎火把”。随后,她在介绍彝族“坨坨肉”的烹饪技巧,学生们踊跃分享自家的制作技巧。最后,在彝族漆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下,动手体验漆器制作的基本工艺,用颜料笔在纸盘上描绘传统纹样。在知识的浸润与实践的体验中,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愈发深刻,情感联结也更为密切。

【图二】彝族奶奶分享服饰文化

【图三】学生绘画彝族漆器图案

【图四】成员与学生深入交流

【图五】理论课堂活动现场
此外,实践团还为学生精心准备了帆布包、铅笔套装及定制徽章等文创纪念品。课间时,欢快的达体舞旋律响起,实践团成员高声喊着节拍:“往左,向右,跟着节奏挥挥手!”带领学生们围成圈跳起彝族传统舞蹈。

【图六】实践团为学生分发文具
文昌薪火传文脉,彝路同行共奋进。实践团将以本次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专业所长,用心组织、用情服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凉山大地绚烂绽放。
图源:“文昌薪火,彝路同行”志愿服务队
稿源:“文昌薪火,彝路同行”志愿服务队
编辑:阿师青年媒体中心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