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深化师生对人工智能的思考,提升思辨能力,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人道主义救援中的价值与挑战。2025年6月4日下午14时30分,我校第八届大学生“积极传播人道理念,弘扬红十字文化”辩论赛决赛在学术报告厅举行。校团委书记李家发、学工部副部长汪金蓉、宣传统战部宣传科科长容苑担任评委。本次比赛由阿坝州红十字会、阿坝师范学院红十字会联合主办,共青团阿坝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委员会承办。

(图1:比赛现场评委)
首场辩论赛由文学与历史学院(正方)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反方)围绕“人工智能技术是否应被用于人道主义救援”展开辩论。正方开篇以“速度与效率”为核心,指出人工智能可通过数据分析、无人机配送实现物资精准投放与灾害预警;反方则直击技术短板,强调数据偏差、电力依赖可能导致基础设施薄弱地区救援断层,且算法偏见易引发救援不公。
在攻辩与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就“技术可靠性”展开激烈交锋:正方以AI快速定位受灾区域佐证优势,反方则以数据漏报风险质疑可行性;正方强调技术革新趋势,反方则追问“技术缺陷延误救援”的现实隐患。双方逻辑严密、针锋相对,现场思辨氛围浓厚。

(图2:文学与历史学院代表队)

(图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代表队)
第二场辩论赛由体育与健康学院(正方)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反方)再次围绕“人工智能技术是否应被用于人道主义救援”展开思辨。正方延续“效率优先”逻辑,以无人机物资投送、AI灾情预测模型为例,强调人工智能可通过自动化数据分析实现资源精准调配,有效降低救援成本与人员伤亡风险。反方则从伦理视角切入,指出“以人命试错技术缺陷”与“救援行动必须保障生命安全”的价值冲突,同时质疑正方案例中机械智能应用的局限性,认为其无法替代人类在复杂救援场景中的人文关怀。

(图4:体育与健康学院代表队)
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就“技术缺陷的可接受度”展开激烈交锋。正方以“任何工具均有缺陷”为论点,呼吁以动态发展眼光看待技术革新;反方则援引“数据偏差导致救援资源错配”的潜在风险,强调人道主义救援应将可靠性与人文温度置于首位。双方逻辑缜密、论据充分,精彩的攻防博弈赢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

(图5: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队)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角逐,两场辩论赛圆满结束。校团委李家发书记对赛事进行综合点评。他高度肯定双方辩手“紧扣辩题、逻辑严谨”的出色表现,同时针对辩论技巧提出建议:强调辩论中应注重礼仪规范与情绪把控,提问需简洁有力、切中核心;总结陈词环节需兼顾己方观点的系统梳理与对方论点漏洞的精准提炼,以实现与评委、观众的深度共鸣。

(图6:校团委书记李家发进行点评)
最后,经评委组严谨评审,马克思主义学院凭借严密的逻辑架构与对技术伦理的深刻剖析,摘得本届辩论赛桂冠;体育与健康学院以清晰的论证思路、详实的案例分析荣获亚军;文学与历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分别获得季军与殿军。综合多场赛事的排名与表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和资源与环境学院获评“优秀组织奖”。此外,文学与历史学院四辩吴依曼同学以卓越的思辨能力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荣膺“最佳辩手”称号。参赛队伍与评委嘉宾共同合影留念为本届辩论赛画上圆满句号。

(图7:颁奖现场)

(图8:合影留念)
本届辩论决赛围绕“人工智能技术是否应被用于人道主义救援”展开深度思辨,充分展现阿师学子的思辨风采,也引发对科技伦理与人文关怀的深入探讨。未来,学校将持续打造高质量思辨平台,助力学生在思想碰撞中开拓视野、锤炼思维,培育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学生记者:张晓雨
图源:阿师青年媒体中心新闻采编部
编辑:周利群
审编:赵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