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弘扬“五四”精神,引领广大阿师学子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5月10日19:00,我校在桃源大剧院召开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暨2023年学生表彰大会。学校党委书记吴昊、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朱建军、学校党委副书记毛英、副校长宋弘、副校长齐泽民、宣传统战部部长郑文瑜出席表彰大会,各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团委书记及受表彰的学生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表彰大会现场)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学校党委副书记毛英同志宣读了学校表彰文件,并祝贺获奖集体和个人,鼓励同学们向榜样学习,不负青春韶华争做先锋模范。随后为获得2023年“两红两优”的外国语学院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及2021级英语2班团支部等23个团基层组织单位颁奖;对刘芯言、魏桥芳等72名同志“优秀共青团干部”,沈可雅、简思宇等382名同志“优秀共青团员”获得者进行表彰。由参会领导为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颁奖。

(党委副书记毛英同志宣读学校表彰决定)

(党委书记吴昊为获得五四红旗团委学院颁奖)

(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朱建军为获得优秀共青团干部代表颁奖)

(学校党委副书记毛英为获得五四红旗团支部代表颁奖)

(党委常委、副校长、工会主席宋弘为优秀共青团员代表颁奖)

(党委常委、副校长齐泽民为获得十佳大学生同学颁奖)

(党委书记吴昊在大会上的讲话)
大会上,学校党委书记吴昊同志代表学校党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学校团学工作及广大师生在2022年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寄语全校青年团员: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党史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锤炼高尚品德,修身修德;要脚踏实地,走稳走实当前的每一步。他鼓励青年学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最后,吴昊书记对我校青年学子提出三点期望:
一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始终突出时代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同学们要自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国家、民族和学校的事业中去,把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学校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这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我们就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学校提质增效添砖加瓦,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出彩人生。
二是要落实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方针,永远跟党走;学校将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新,做好青年大学生的知心人和引路人。要继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五四精神熔铸进青年灵魂,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要走近青年、深入青年,充分尊重青年的天性和特点,倾听同学们的心声,真情关心、关爱学生,关注同学们的所思、所忧、所盼,为大家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让同学们能够静心学习,充分施展才华。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把五四精神发扬光大,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三是要不断追求进步,勇于创新,敢于担当;阿师青年要立足自身特色,主动地融入学校“三全十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积极投入国家创新创业大潮,在创新创业中全面提升自己,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让“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在你们身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吴昊书记的讲话让我们再一次深刻体会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百年发展道路中,共青团都始终践行一个真理,那就是永远跟党走,坚定不移听党话,忠诚捍卫“两个确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本次表彰大会有利于引导广大同学以身边的先进青年集体和个人为榜样,用担当书写青春篇章,奉献青春力量,激励阿师学子立志民族复兴,坚定理想信念,砥砺优良品格,勇担时代重任。2023年,我校共青团组织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提升共青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持续让蓬勃的青春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引领广大青年秉持青衿之志,争做时代先锋。
学生记者:何静雨 刘山山
稿源:校团委新闻与评论部
图源:校团委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