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八十二年前的今天,数千北平大学生走上街头,升起抗日救亡的大旗,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为纪念“一二·九”运动82周年,7日至10日,我院团总支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培养双语学子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活跃文化生活,振奋师生精神。
一.举行“致敬一二九·献礼十九大”主题团日活动。12月7日中午,我院开展“致敬一二九·献礼十九大”之主题团日活动宣讲,我系2016、2017级非毕业班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2017届“两委会”青年传媒中心相关部门全体成员参加,我院团总支书记霍续龙莅临指导。通过“一二·九”运动回顾、“一二·九”视频展示等环节,带我们进入了那场烽火连天、青春激扬的学生运动。从1935年“一二·九”运动至今,历史的车轮已滚过八十二载,我们在缅怀先辈,钦佩他们英勇事迹的同时,更重要的则是继承优秀的传统,弘扬伟大的精神。出生于90年代末的我们无法亲身感受那场浩大的运动,但身为阿师双语的一员,在我们流淌的血液中,呼吸的空气里,无处不饱含着“一二·九”精神的分子,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二·九”运动的精神将由我们来承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仍要主动承担起振兴民族的重责,要始终把个人前途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到一起。“一二·九”精神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让我们明确了方向,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责任。在“致敬一二九·献礼十九大”团日活动中,我们的思想仿佛得到了一次洗礼,让我们变得更成熟。作为一名当代青年,要有所作为,必须高擎爱国主义旗帜,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抱负。我们要自觉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以热爱祖国、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良好风尚。要刻苦的学习,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光辉业绩和优良传统,带头发扬浩然正气,保持民族气节,自觉地维持国家的尊严和民族利益。要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旗帜,努力学习和掌握高新技术知识,积极进取,不断创新,脚踏实地地为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举行“致敬一二九·温馨我的家”交流展示活动。“一二·九”运动八十二周年之际,适逢我院开展首届“我爱我家”公寓文化节系列活动之际,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弘扬爱国主义,将爱国与爱民族、爱家乡、爱学校、爱寝室有机结合,我院举行“致敬一二九·温馨我的家”的交流展示活动,通过一篇篇深情款款、一张张富有文化特色、一张张反映室友之情、一件件集体智慧的作品,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三.举行“一二·九”主题展板与图片宣传展活动。办了纪念“一二·九”运动82周年,我院团总支举办了主题展板和图片展,以此形式重温那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我们纪念它,不仅是缅怀过去,更是为了让我们永远铭记“一二·九”这个神圣而又伟大的日子,牢记国耻,永远不忘日本对中华民族的侵略。通过这次活动,不仅缅怀了那些在12.9运动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弘扬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当代青年学生树爱国之心,同时活跃了校园文化,展现当代双语学生的精神风貌。前来观看图片展的同学们络绎不绝,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牢记历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举行“一二·九”主题板报评比活动。办了纪念“一二·九”运动82周年,我院团总支举办了“一二·九”主题板报评比活动,以此形式重温那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更深刻的了解“一二·九”运动的重要意义,同时表达了对祖国赤诚地爱,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丰富了大家的课余文化生活。

作为共青团,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一二•九”精神,就是要深刻把握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着眼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特点,深刻理解“共青团只有坚持不懈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在面对当前各种复杂多变的思潮时,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才能不断开创青年群众工作的新局面。”落实到我们现在的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深入贯彻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以严和实的作风推动共青团组织改革创新。
学习“一二•九”精神,首先是铭记,“一二•九”精神的实质是爱国,热爱祖国要以是史为鉴,要铭记历史,不忘历史,勇于担当;其次是继承,“一二•九”运动是为人民解放和自由发起的,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深入学习和继承“一二•九”精神是时代的需求,也是青年发展的需求;最后是弘扬,新时代赋予了青年新责任,也赋予了“一二•九”精神新内涵,新时期弘扬“一二•九”精神需要共青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不断努力,为了“中国梦”、“双语梦”不懈奋斗。
稿源:藏汉双语学院
图源:藏汉双语学院
终审:钟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