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锅庄萨郎点燃民族之韵,千人共舞谱写壮丽诗篇。11月8日下午两点,阿坝师范学院2017年“迎新杯”锅庄比赛在足球场隆重举行。每年的锅庄比赛都是阿师独有的文化特色,一所学校,无论历史的长短,一路走来的历程都是一笔财富,传承时代精神,创建阿师文明。走进阿师,了解阿师人眼里的千人锅庄舞。学生记者带着对盛况空前锅庄比赛的极大关注采访了部分活动参与者。
(一)锅庄之参赛者
记者:第一次参加学校锅庄决赛活动,你的感受是什么?
刘献玲(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次参加锅庄决赛十分激动,在比赛过程中不仅为学院争取到了荣誉,也感受到了锅庄的魅力。
记者:作为一名大二的舞蹈负责人,从参赛者到负责人的转变过程中,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朱颖(音乐舞蹈学院):再次参与其中还是比较激动,这次作为负责人比作为参赛者参与其中还要紧张的多,希望他们不但能够在这次比赛中取的优异成绩,还能培养团结有爱的集体精神。
记者:你们的方队有什么特色吗?
李劲颖(文学与传媒学院):我们方队的服装和队形总体上都来自于对羌族文化生活的思考。其中队形分三个方面,首先我们通过形成羊头来表现羌族的羊图腾,然后通过舞步的流动性来拼写体现羌族民族生活特色 的“米”字,最后我们形成一个大大的笑脸,综上展示了民族的和谐友爱。
记者:作为活动的最后一场表演中的羌族代表,你有什么感想?
谢志芳(羌文化协会成员):这次是我们协会首次参与学校的锅庄比赛活动,我们真的备感荣幸。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有效宣传羌族文化,吸引更多同学能够参与我们协会,共同传扬羌族文化
(二) 锅庄之志愿者
记者:请问你们在锅庄比赛的准备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们是怎样克服的呢?
王权(后勤部):这次锅庄比赛的前期准备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人员调配问题,有时候人员不能及时到达指定地点,我们部门成员们会一个人做多份工作,保证比赛的顺利举行。
记者:作为本次活动的志愿者中的一员,即使在冷风中也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的?
杨洁(志愿者工作部):作为校团委志愿者工作部的一员,很高兴可以有这个机会为大家服务,这不仅帮助了大家,还使我锻炼了不少,成长了不少,也增长了一些见识和经历,正是由于这些直至最后我都坚持了 来!
记者:与去年相比,今年的锅庄比赛在宣传形式上有什么创新呢?
肖云峰(电视台):首先我们通过阿坝师范学院以及阿坝师范学院团委的官方微博进行直播,六台机位从各个角度展示此次锅庄比赛,并在我校微信平台上发起投票,选出最佳人气的学院。
记者:对待如此精彩纷呈的锅庄比赛表演,在剪辑方面会怎样取舍?
魏周智仁(电视台):会对开场的1200人的集体舞《扎西德勒》以及各个学院的舞蹈队形进行主要的保留,因为开场舞是今年学校首次开展,规模宏大;而各学院的队形,服装,舞姿都有各自的创新,有着各自的 特色。所以会比较注重这两方面。
(三)锅庄之观看者
记者:你认为今年的锅庄都有哪些特色?
岳泓(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我比较震撼,大型开场舞《扎西德勒》,场面壮观,充满民族特色。并且今年的锅庄比赛还在网上直播和网上投票,这说明学校在保留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在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浪潮 并让每一阿师人都参与其中。
记者:你是如何看待此次锅庄比赛的?
白彪(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在我想象中锅庄比赛是比较传统的,但是这次锅庄比赛又有直播,又有无人机,还可以网上投票,实在是让我大吃一惊。而且同学们的表演让我对少数民族文化充满了兴趣。
记者:你认为举办锅庄比赛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李丝丝(文学与传媒学院):我认为此次活动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锅庄比赛的形式,传承民族文化,也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和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岁月流逝,时代变迁。独具特色的“藏羌锅庄”,以它永恒的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藏羌儿女。同时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舞藏羌锅庄,扬民族风采,阿师人永远在路上。
学生记者:罗玲 邱悦
学生实习记者:李青霞 钟秋月 叶强 魏榆林 解刚巧 钟晨阳 汤艳婷
终审:钟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