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与心灵相约”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在我校南苑剧场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1-04-24文章来源:团委新闻与评论部 浏览次数:

【本网讯】倡导和谐心态,崇尚健康心理。为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4月23日上午9:30,由学生工作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大学生心理健康委员会承办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启动仪式暨专题讲座在我校南苑剧场顺利举办。此次活动由学生工作部部长罗清杨教授主持,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陈国典教授主讲。学生工作部相关人员、学管办主任、全体辅导员、各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老师、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全体成员、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105BF

会议开始,由罗清杨教授介绍参会嘉宾。紧接着,党委常委副校长甲任教授致辞并宣布“5·25,与心灵相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正式启动。随即,罗清杨教授介绍讲座主讲专家陈国典教授,讲座正式开始。

在讲座中,他分别从什么是心理健康、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三个方面切入为大家进行讲解。在什么是心理健康板块,他指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调和;能适应环境,能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并指出情绪健康的6大标志,分别是情有原、表适当、应适度、稳定、愉悦、自控。其次,他为大家分析了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厌恶、脆弱、逆反、焦虑、抑郁、自卑、嫉妒、自我中心、孤僻、挫折感等。

C56B

在主要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板块,罗清杨教授则从心理适应问题的自我调适方面进行心理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并介绍了五种方法: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评价自我;正视现实,接纳现实,努力提高自立和自理能力;合理规划目标,积极行动,做好你自己;学习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正确使用心理自卫机制。在人际交往问题的自我调适方面介绍了人类三种普遍的基本需要和自我调适的方法:作为生物体个人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集体生存和福利的需要;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差,要有真诚交往的态度,要自尊,提升个人魅力。在情绪困扰问题的自我调适方面的方法是:理性、转移注意法、适度渲泻法、环境制约法、放松法和行为调节。在应激与危机问题的自我调适方面,他指出大众面对压力和危险时的应激反应多是恐惧、战斗、逃跑。而应对该反应的调适方法是:释放消极情绪;接受帮助与社会支持;不苦毒;拓展自我,关心个我之外的大我;焕新自己,改变生活方式。除此之外,陈国典教授还详细讲解了文化价值观: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不确定性回避、社会的男性化、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105BF

最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黄玲老师对本次活动做出总结。她讲到本次活动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他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可以端正他们对心理咨询的看法。通过心理健康活动月的活动,能够满足大学生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此次讲座向我校师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大学生解决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我校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学生记者:龚梦婷 肖巧儿 李佳 杨峻铭

稿源:校团委新闻与评论部

图源:校团委电视台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团委

友情链接